解读了感性的我 如果你不介意长篇大论 如果你关心这篇土地 欢迎有空浏览 疾风知劲草 来剖析我理性的脑袋

2008年5月19日星期一

《Icon Man》潘儉偉 遇上對的時間

引言:廿來歲,一個年少輕狂的時代,“玩”是這時代的代號,而他因為遇見“對的人”,在24歲就決心安定下來,與心愛的人走向未來;卅來歲,一個焚膏繼晷的時代,“拼”是這時代的代稱,而他因為碰見“對的事”,在35歲就決然放下一切,為自己的人生劃上新的起點。能夠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對的事是何等幸福,潘儉偉就是這麽一個人!


  訪問結束後,在潘儉偉的身上看不到“偶然”兩字,縱然他以最年輕的身份成為新加坡的上市領導人,及以新人的姿態在首次選舉中打敗政壇的明日之星闖入國會,都因其積極進取、冒險精神、膽大細心、樂觀從容、不懼失敗的性格特質所使然。或許,您會說,他的運氣比別人好。的確,連潘儉偉也承認,自己比別人幸運太多了,似乎有人在背後默默扶他一把。但,倘若沒上述因素構成的話,即使幸運之神敲了他的門,他也不知要如何打開這扇門。

  不難發現,在潘儉偉的體內自小就流著勇於冒險與敢於嘗試的熱血。在他念中學時,他放棄了自己最拿手的地理,選修歷史。“我念中學時,地理的成績是全班同學數一數二的,就算不溫習都可考取相當不錯的分數。可是,我毅然選讀了歷史,結果A級水平考試的成績出爐後,歷史的成績並不理想。”就是因為歷史科拿不到甲等,使他失去了獲取新加坡獎學金到海外深造的機會,他卻樂觀地表示,“我從不後悔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我清楚明白,最壞的打算亦不是如此。”所幸,我國的一家煙草公司資助潘儉偉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哲學、政治,圓他念大學之夢。

  大學畢業後,與其他的社會新鮮人一樣,為了免除日後的經濟壓力並希望提到退休,都會有要創業的淩雲壯誌,不過,很多人因為畏懼失敗而打退堂鼓。潘儉偉從不把失敗當作一回事,“我沒有必要還害怕跌倒。就算公司倒閉了,負債累累,我仍可以過著領薪水的日子,慢慢還債。對我而言,這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可見,他不恐懼失敗與樂觀開朗的性格是促成他自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短短的四年內,以29歲的年齡躍進新加坡掛牌公司最年輕的執行長。

  在創業的初始並非外人所想像的平步青雲、一帆風順,尤其是碰到98年的金融風暴席捲全亞洲,公司的業務亦受到嚴重波及,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連發餉於員工都有困難,如此痛苦煎熬的日子度過了整整一年。後來,到新加坡發展期間,每星期有兩個晚上都在火車上睡覺,維持一年左右。“當時,旁人都在問:‘沒有錢,你睡得了嗎?’我回應,要是沒睡,明天會更糟糕!”從潘儉偉的口中帶出當年的陳舊往事,能夠略略感受到不讓他放棄的唯一原則就是明天還有希望,“我覺得悲觀沒有必要,悲觀的想法並不會把情況改好!”對,樂觀的人會積極尋找出路,而悲觀的人只會在原地埋怨而已。如此樂觀性格,在他打算從政那一天開始,就不諱言,“即使參政後面對牢獄之災,財富已夠妻女一世無憂。”


政治,一條義無反顧的路

  10年前,潘儉偉就有從政的意念,別無它意,只為了參與擬定更好的政策以改變現狀,幫助其他人。10年後的今天,他放下人人稱羨的執行長一職,義無反顧地走進國會,為民服務。踏上政途,與其說是一個機緣巧合,倒不如說潘儉偉的事業處在巔峰時,經濟穩定,遇上對的時間,透過友人讓他認識了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在多番與林冠英、民主行動黨中央政策與策略委員會主席林吉祥父子倆接觸後,潘儉偉於去年初當機立斷為自己的公司尋覓適當的繼承人,正式退位,棄商從政,加入了民主行動黨,成為該黨的秘書長經濟顧問。

  “參政是我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回饋社會的方式。”身為一名企業家,最直接了當的回饋方法就是從事慈善工作,何必還要轉一個彎呢?“這是身旁好友都會問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再多的錢,沒有人才,會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虧一簣,也無法讓政黨強大起來。從經濟學角度來剖析,若是有人才的納入,十塊錢可以賺取一百塊。”潘儉偉從來不否認錢的重要性,亦無抹殺長期投入慈善工作的企業,只是他認為,捐錢有時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也許,許多人的想法就是,我已捐錢了,我的責任已經完成了。”

  曾在其他的雜誌對潘儉偉的形容為“才貌兼具的經濟型才子”。出席他競選期間的政治演說,發現他演講的課題會涉及全球經濟,如:油價上漲、通貨膨脹、次級房貸等造成我國經濟的影響和未來的走勢,分析地有條不紊,深入淺出。這是在我國少見的政治演說,即不打政治口水戰,而用智慧來教育民眾,展現個人的政治魅力。還以為,倘若他有機會參與內閣,他會想要管轄經濟部,誰知道,他選擇了教育部。

  “唯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貧窮子弟都才能在一代之內飛上枝頭變鳳凰。”潘儉偉以自己為例,要不是當初父親堅持要他上最好的學府,就算和校長對峙亦在所不惜,他的命運曲就會奏著不同樂章,“當時家鄉最好的幼稚園,只接納約30名新生,大多收教職員或有錢人家的子女。當父親去申請時,對方說開學當天才知是否符合入學標準。到了開學日,對方又以學生已滿為由推託,父親忍無可忍直接串上門找校長理論一翻,對方在父親的百般說服後,終於屈服於下。”

  出生於1972年8月1日的潘儉偉,從小就生長在柔佛州巴株巴轄一戶養雞的清寒家庭。除了小學外,自中學起,他都依靠獎學金完成學業的。在中學時期,他分別獲得亞細安獎學金與邵氏獎學金前往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及萊佛士初級學院完成A水平考試。

  作為一名政治界的新星,潘儉偉對另一位《Icon Man》拿督翁詩傑是敬重的,“他是在執政黨中少見敢怒敢言的高官,就如2006年的‘幹撈事件’,即使他需蒙受重大的壓力,都願意跳出來揭發弊案。”還有一名政治人物――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巴馬(Obama)的“改變精神”讓他敬佩不已,“我不敢與奧巴馬做比較,可是我欣賞他那堅持改變的精神。先不論他是否改變成功,至少他有改變的勇氣。很多美國總統都是經歷過州議員、參議員、部長等才出來競選總統。不過,奧巴馬的政治資歷尚淺,卻毛遂自薦競選總統,更令人欽佩的是,他是首位美國黑人總統候選人。”

  提到奧巴馬,他在競選期間曾陷入斷背疑雲,後來就不了了之。可是,我國前任衛生部長拿督斯裏蔡細歷在去年底發生的桃色事件卻成為眾人茶余飯後的討論話題。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潘儉偉的身上,他會如何處理呢?“退出!我就不搞政治了!”斬釘截鐵的回應,他繼續說:“若我還沒結婚,發生類似的事,我是可以接受的。可是,我是有家室的男人,在道德上就是一個錯誤!身為一名政治家,對自己要求標準要比他人高,否則就沒資格成為領袖。”他深信,唯有“嚴以待己,寬以待人”才能自我檢視,以免在道德上越軌。


錯過後的美麗

  人的一生若沒有錯過是最完美的,可是,現實的人生都必須錯過。

  潘儉偉唯一的錯過就是他無法在絲綢之路留下腳印,“大學畢業後,想一人到絲綢之路自助旅行,尤其想到鮮少人去的嚴峻地帶,例如: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邊界,在崎嶇的山路上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可惜的是,申請不到學校的旅遊獎學金,加上沒有經濟能力,只好打消此念頭。有時,錯過並非是一種遺憾,而是上天正醞釀著另一機會等待您的蒞臨。潘儉偉在這場錯過後,與他白頭偕老的女人相遇了,亦是他現在的內眷。 

  這場愛,戀了兩三年,兩人就在1996年註冊結婚,當時,潘儉偉才24歲。24歲,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刻,還需要試探、體驗、明瞭花花世界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他卻決然將愛情昇華,走入婚姻,安定下來。這一切,只因為他遇見“對的人”。“對的人”的定義是什麽?潘儉偉說不出所以然,只是一種心裏的感覺,而現任太太的漂亮、聰穎、優於他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兩三年間的熱戀,就認定了她是他的永遠。

  潘儉偉除了父母外,最感激的是與他共處將近15年的賢內助,“這些年來,她都願意配合我的決定,就算她不支持,也不會反對,都會默默配合我的步伐。”還記得,他在創業時,工作時間極度不穩,太太當時的工作時間則是非常規律,即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往往導致雙方都無法相互配合。故,太太決定自己出來開律師樓,並設在他公司旁,“她出來創業並不是為了要擴展她的事業版圖,而是配合我的時間,譬如:我們倆可以在下午的空檔時間約去看場電影。”

  此次參政,太太並不驚訝,因為很早就知曉他有此想法了,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不過,潘儉偉心裏清楚,大多數的女人都不希望丈夫從政,一是害怕,二是給家人的時間不足,三是家人的隱私必須坦蕩蕩暴露在陽光下,“太太對我有參政的意念並沒多說什麽,在競選時,還願現身替我站臺。針對這一點,我非常感謝她百分百全力支持,因為她的支持,我才能夠更安心地繼續往前走。”

  三年前,他們兩夫妻迎接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就此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女兒出生的第一年並沒請傭人照顧,也沒要求家老來照顧,兩夫妻一起扛起照料女兒的責任。”潘儉偉繼續透露,女兒第一年就跟他們一起上班,當他要開會時,就將女兒托給太太照顧,反之亦然。隔年,才將女兒送到托兒所去。

  當了爸爸的潘儉偉從不把照顧女兒一事看作是一種責任,而是認為女兒的降臨是一種福分,並非每個人都享此福分,“今天老天賜給我一個女兒,就是給我的人生另種不同的際遇,讓我享受與新生命相處的樂趣。”

  回顧36年的人生,潘儉偉沒有任何一絲遺憾,畢竟,心中的目標都一一達成了。如今跳到一個新的領域,潘儉偉給自己20至25年的時間去做他認為對百姓有益的事情,推動對國家有利的政策。“我從沒冀望在政治路上有任何斬獲,我只是覺得,時間到了,就該去做想做的事。時間一過,就沒有回頭的余地。因此,在對的時間,完成心想的事,成就就會從這裏開始。”

  原來,抓對的時間點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撰写:史轩豪学长

《Icon Man》拿督翁詩傑 理性與感性間的馳騁

引言:理性是外界對拿督翁詩傑的註解,一次又一次的批判聲音,他的理智形象已深入民間。私底下的他坦言,自己是一個理性與感性的平衡者,只是,從來不在外人前展露自己多愁善感的一面而已。


  稍微對馬華文學了解的人,在80年代曾出現一位名為“方野”的作家活躍大馬文壇,那人便是我國現任交通部部長拿督翁詩傑。踏上政途後的拿督翁詩傑,就算政事讓他忙得不可開交,卻從不中斷他對文字的熱忱、對文學的鍾愛,仍保持動筆寫書的習慣。更在去年5月份又發行一本《詩情傑語》,讓讀者窺探不同的拿督翁詩傑。


流露在內心的感性

  與前一本書《射雕人語》相隔7年才出版的《詩情傑語》,赫人發現,7年間,確實情隨事遷,寫書的風格也大相逕庭,拿督翁詩傑在字裏行間逐漸透露出他一絲的感性。

  “這樣的轉變,我相信這跟人們的生活脫離不了關系,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情感受也會隨之改變。我在寫《射雕人語》時,我離不開大學生的影子,在寫作上採取的是一種近乎批判式,甚至是對抗式的風格。”《射雕人語》一書大多收錄他於1979年至1988年間發表在報章的言論,並在2000年集結後期的作品一並出版。而《詩情傑語》則是他在社會政治上的有感而發,抑或是個人童年的翻箱倒櫃,所拼湊出來的心情筆記。翻開書的自序,就能深切感受拿督翁詩傑對童年如煙如夢的追溯,多了一份說不出的情懷。

 
  “煙鎖鬥閣的日子,沒有瓊瑤言情小說裏的淒迷浪漫,卻有母親當年用布屑拼縫的斑駁繽紛。它見證了我在那幢戰前舊大樓大雜院裏的成長歲月,也為我對人情冷暖的認識帶來了啟蒙。”
《詩情傑語――自序.煙鎖鬥閣》

  這是大家無法理解的拿督翁詩傑。畢竟,過去至今的他,伸張正義、正氣凜然是大眾對於他的詮釋。若深一層分析,拿督翁詩傑在馬來亞大學主修工程系時,已是馬華文學界的叱咤人物之一,再加上現在從政,能將風馬牛不相及的三者聯系在一起,中間靠的是什麽?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我不僅喜歡文學,亦熱衷於音樂、油畫等。因此,我個人覺得,理性與感性,我各占一半。無可否認,我在處理事情時,必須一板一眼,不過,處理事情的過程,可能不自覺流露出感性的一面,卻從不刻意在人前展露感性之處。”拿督翁詩傑曾在處理一些案例時,心裏會顯得不可言喻的一種感情。

  將時光停滯在1989年,拿督翁詩傑剛選上Ampang Jaya區的國會議員。當時,有一座石山必須轟炸後才可開發為社區,因此,政府要求附近的居民搬遷,避免發生後患。自政府的逼遷後,幾乎所有居民都搬離,只剩近乎峭壁邊緣的印裔家庭還在該處,遲遲不肯離去。由於當時碰上雨季,出現嚴重的土石流,整個房子都被沖倒谷底去,一家三口慘遭活埋。“令人畢生難忘的是,救援人員在清理現場時,發現了一個還有半瓶奶的奶瓶。換言之……有名還在繈褓中的小孩也隨之而逝。”

  整個氛圍變得柔和了,拿督翁詩傑剛毅的外衣逐漸脫落,屬於男人的柔情漸漸地充斥在四周。而這份柔情是不容易出現的,“自小,我這個人不輕易掉淚,但是會在心裏頭哭泣,不在人前。”縱然從小生活疾苦,也不曾掉過一滴淚的他,可是只要見到某種情景讓他聯想起某些事情,他就會不知覺地心有戚戚焉,眼眶泛淚,尤其是讓他想起已故的母親。


若“再給我一天”

  “父親病逝後,我開始察覺出自己一家三口生活的轉變。串門的親友幾近絕跡,母親的臉容日增憔悴,嘮叨也多了。整個家庭就靠她那十根泡在洗衣粉裏的手指頭吃力地支撐起來。”
《詩情傑語--成長中的獨白》

  1956年11月22日出生的拿督翁詩傑,父親在他13歲時驟然去世,母親就必須一人扛起養家育子的重擔。當時的母親從事洗衣服工作,每日需到家家戶戶收取裝滿臟衣的包裹帶回家,然後用手洗,並將衣服熨好給客戶。母親就是靠這神奇的雙手將他撫育成人成才,供讀他唸完大學,可是,庸庸碌碌的工作剝奪了他和母親的相處時間。“自從我走上政途後,我深刻感受到‘忠孝兩難全’的道理。我花太多時間在拼博,總是以‘忙’的理由來回應她。後來,我在大陸看到一則公益廣告,想起了已逝世的母親,總覺得自己虧欠母親太多了。”

  “廣告短片中的老母親準備了整桌的佳肴,枯坐家中靜盼兒孫回來共渡節慶。可一通通的電話捎回來的兒孫信息都是‘忙’的藉口。老人熱切的期盼等待,最終也隨著桌上的熱騰騰的佳肴的冷卻,而孤獨地滑入了夢想。老人那句充滿無奈的‘大家都忙,忙得好啊!’聽在我耳中卻是千般感受和滋味。”
《詩情傑語.母親節》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um)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後的暢銷書《再給我一天》提到,故事中的主人翁查理因承受不了過去種種的打擊,決定在自殺前一天回老家一趟,竟在一個靈異般的情境裏與死去的母親重逢,在短短的一天內,查理了解什麽叫做“家”。若老天願意給拿督翁詩傑多一天的時間與已逝世的母親重逢,他又會如何做呢?

  “若有這樣的一個際遇,我會把那天的時間全部交給母親,即便是黨政的重大會議,我仍堅持陪伴著母親。其實,我知道我的母親對我的要求並不算過份,她只是要求孩子多一點時間陪她,就是這麽簡單,可是當時的我總覺得她很嘮叨。”憶起母親每天都在門旁等待夜歸的拿督翁詩傑,縱使母親中風後,每回聽到他的開門聲,都會發出聲音,表示母親依舊在等他,“坦白說,那時的我確實是不勝其煩,對母親說話的態度也不好。畢竟,當時還年輕,血氣方剛,倘若現在的狀況,我就不會如此了。母親自1999年去世後,那種習以為常的嘮叨已經聽不到了,還有那一串掛在她腰間的門匙所出的聲響也再也聽不到了。”頓時,他陷入沈思當中,或許,正掀起對母親的思念,一個無法滿足孩子的物質享受的母親,卻是留下一句“要當官,就要當一個好官”箴言的母親。


家人低調行事

  在《詩情傑語》一書中,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拿督翁詩傑在書中什麽都寫,偏偏就沒涉及到家人。 “我知道太太的個性低調,更不喜歡曝光,所以我從來不強求她參加任何的政治活動,也不在家裏談政治。當然,我從沒想過要借助內眷的力量做為政場上壯營的夥伴。”

  拿督翁詩傑的太太是他的初戀,亦是與他攜手走完人生道路的重要女人。太太是他唸中學四年級的同窗,卻等到了太太唸完師訓與他正邁入大學四年級時,兩人才正式拔手共遊。回溯當時追求太太的那一刻,是極靦腆的,“現在說起來,還蠻好笑的。那時,我們都靠書信來傳達彼此的情意。當我追求她時,始終說不出口,只要趁還書給對方時,偷偷將情信夾在書裏,這叫做‘借書還書’ 。”

  這段感情在1982年正式安定了下來,往後兩人的世界多了三名女兒的參與。女兒的性格與太太蠻相似的,就是不喜歡彰顯自己的身份,更不想做“名人的孩子” 。在幾年前的“幹撈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他的幼女還在唸中學,就被老師同學圍起來問東問西,心裏非常不悅。“作為父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裏不好過,不過,必須告訴孩子的是,要學會順其自然,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切。”

  拿督翁詩傑坦承,作為一名父親,他是不合格的,“繁忙於公事,已對母親有所虧欠,然而,對家人,盡可能抽出時間與他們一起成長。雖然,我知道在這方面做得還不盡如人意。”


24小時的轉變
 
  1986年9月上旬,當時我國勞工部部長丹斯裏李金獅翻閱拿督翁詩傑的文章與履歷表及面談後,就問他能不能在24小時內做出決定,辭掉工程師一職,從事政治秘書。

  24小時的時間,實在太匆促,對方所給的時間就是這麽多!

  經與太太的漫夜長談,終於,下定決心辭了在大公司的高薪經理職位,闖入政治圈,展開人生新的一頁,當時他才30歲。“現在回頭看這件事,從沒後悔作出這樣的抉擇,即使當上全職政治秘書的收入比不上工程師來得高。”而使他毅然轉換跑道的原因只有一個,走進體制內改革的理念正在燃燒著他的內心,激昂澎湃。

  這就是一種感性的表現,一種革命情感的表現!

  “我發現我的選擇過程,參雜著理性與感性。我還記得,我16歲時寫小說,受了五四運動的影響,我以為一管筆可以改造社會,寫盡天下事。可是,進大學時,出身於社會底層的我,發現真正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不是一管筆那麽簡單。”由於處在基本建設匱乏的年代,大家都有“安得廣夏千萬間”的期待,所以就選讀了工程系,期盼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為大家打造舒適的安樂窩。

  只可惜,當某件事了解越深,看到的問題就越明朗,“當我唸到大四時,思想上出現了變化,我驀然覺得,工程師並不能拍案決定一些事情。故,我才斷然決定走入體制內進行改革。”在前往“政治工程師”路途邁進的拿督翁詩傑,一路上並不舒坦,自1990年起,他都不是黨內的主流人物,每逢黨選時,他永遠不被欽點,至到2003年後才開始好轉,“在90年代初,發生林良實與李金獅黨爭事件,李金獅在黨爭中落敗。由於我是李金獅的政治秘書,所以自然歸類為李派。”

  縱然在政途走得不平順,也曾感嘆懷才不遇,他卻不輕言放棄,“這些年來,支撐我走下去的,就是我的信念。政治是個充滿誘惑之地,自己的定力就非常重要。我相信一切都是‘事在人為’ 。”


  “我曾對一位老長官說,當您府上賀官盈門時,與其說來人向您慶賀,不如說向‘椅子’所象徵征的權位朝拜更為貼切。”
《詩情傑語.椅子效應》

  在政治圈打滾十多年的拿督翁詩傑,深知政壇是跟紅頂白的大染缸,所以,他從不擔心後起之秀超越他,反而是汲引後進坐上‘椅子’。就像對《Icon Man》的另一人物潘儉偉的評價,拿督翁詩傑直言對方是一名冷靜、分析力強的人,“我首次與他碰面是在某個電視節目上,當時我發現他第一次上電視節目並不怯場,相反地,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分析地面面俱到、有條有理。”

  無庸置疑的,拿督翁詩傑是少數體制內的相互制衡者,短短的8年間,引發了不少黨內的爭議,成為高層眼中的“問題人物” 。2000年,“張明添基金”事件,差點被開除黨籍;2002年,“528報變事件”,他是首位站出來反對政黨收購報業;2003年,揭露黨內的“黑金政治”,被高層集體要求辭職;2006年,揭發公孺華小3萬令吉政府撥款被“騎劫”的“幹撈事件”,被內閣警告。

  一路走來,拿督翁詩傑始終如一。即是現在是高官的他,步入政治路的最初理念仍然堅守著。何時退休,對他而言,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從上述的事跡來看,他隨時都會掛冠,只要他的所作所為是問心無愧,那就足夠了。

  但,這一切,對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還需要他理性與感性的聲音!

撰写:史轩豪学长

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

美梦

发了个好美好美的梦

亦触动了寂寞的灵魂

梦醒时分 还一直游荡在画面中

或许还未看得见 也只能靠感觉

那个梦 真的好美好美

但愿 大家 美梦成真